台灣宗親姓氏

台灣漢人為主體,擁有許多豐富的漢族姓氏。以陳姓為最多,林姓其次,與中國大陸閩南籍移民比例高有密切關係。因此在台灣有「陳林滿天下」說法。此外,在中國大陸政權長期的統治下,如清朝時期的賜姓政策、國民政府施行的《修正台灣省人民回復原有姓名辦法》,今日台灣原住民多取漢名。

常見姓氏

編輯

根據2018內政部戶政司的《全國姓名統計》,全台共有1832姓,新北市、台北市的姓氏數量佔據一二名,分別為1,2501,202個。前十大姓氏依序為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都是單姓,合計總人數約為1244萬人,占總人口數52.78%。[1]前100大姓佔了總人口數的96.57%,約為2276萬人。在複姓雙姓方面,張簡、歐陽、范姜、周黃佔據了前四名,共計2.1萬人。

排序

姓氏

人數(萬人)

比例%

1

262.79

11.15

2

196.04

8.32

3

142.67

6.05

4

124.25

5.27

5

120.88

5.13

6

96.76

4.10

7

95.24

4.04

8

74.31

3.15

9

68.67

2.91

10

62.62

2.66

11

54.84

2.33

12

44.37

1.88

13

41.49

1.76

14

35.38

1.50

15

35.19

1.49

16

34.37

1.46

17

33.87

1.44

18

31.62

1.34

19

31.11

1.32

20

29.66

1.26

姓氏排名

編輯

下表根據2018年內政部戶政司的資料製作。根據學者潘英的定義,人口數小於總人口數除以總姓氏數之姓氏,被歸為稀姓,反之則為大姓或準大姓[2]。依此定義,自譚姓始[註 1],可被視為台灣稀姓。姓氏人口不足台灣人口萬分之一(0.01%,約2357)的姓氏,普遍被歸為罕姓。自第47翁姓始,人口不滿十萬人;120名的粘姓不足一萬人;自173名的谷姓以下;則低於3000人;253名的甯姓開始,跌破1000人。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張簡歐陽

141-160

范姜

161-180

181-200

201-220

221-240

2018年全臺複姓人口狀況[註 2]

地域分佈

編輯

除了雲林縣宜蘭縣最大姓為林姓以外,其餘臺灣各縣市最多人口的姓氏皆為陳姓。范姜姓多分布於桃園張簡姓絕大部分都在高雄市。一般來說,台灣北部的姓氏比南部的姓氏來得豐富。

臺灣的一姓村仍十分常見,如彰化縣福興鄉頂粘村,有53%的人口姓粘;嘉義縣布袋鎮岱江里,高達80%的人口姓蔡;嘉義縣太保市東勢寮里,亦有近80%的人口姓龔。此外,因歷史文化因素,罕姓亦可能有特殊分佈,如西拉雅族買姓,可見於台南市山區地帶。高雄市內門區也為西拉雅族分布區,人多罕姓如機姓力姓等。

族群

編輯

許多姓氏被認為與族群有連結。譬如等姓氏為典型的客家人姓氏,據1956年的人口普查報告指出,鍾、范、彭、古四姓分別有65.2%71.4%73.475.2%為客家人[3]。在台灣,縱使平埔原住民有毒、力、兵等特殊姓氏,罕姓或稀姓多半被認為是台灣外省人所帶來的。《臺灣人口之姓氏分布》(1968)內的資料顯示,外省人佔了全臺該姓人口九成以上的少見姓氏有等。但也有例外,如等姓都很有可能是台灣閩南人。[4][5]若再細分,台灣亦有回族馬姓滿族鈕姓在臺大陸少數民族姓氏。

潘姓台灣原住民亦有密切關係,在屏東平原上,有許多馬卡道族村落中有大量的潘姓人家,如高樹鄉加蚋埔內埔鄉中林村等地。噶瑪蘭族有特殊的偕姓南投縣信義鄉全姓谷姓屏東縣霧台鄉杜姓包姓台東縣陽姓則是山地原住民姓氏分佈的例子。

原住民傳統姓氏

編輯

民國84年二月十七日頒布「台灣原住民族回復傳統姓名及更正姓名作業要點」後,回復原住民傳統姓名之人數,於2018年統計時不足2900人。相較於民國92(2003)年的866人[6],雖有增長,但以全台灣2.5%的原住民人口而言,恢復傳統姓名者僅佔全臺總人口之0.01%